液氧、液氮、液氩低温液体泄漏事故现场处置⽅案

2022年09月26日 11:09

作者:admin

6748

液氧、液氮、液氩低温液体泄漏事故现场处置⽅案


为有效控制液氧、液氮、液氩低温液体储罐发⽣泄漏事故,并由此可能引发的低温冻伤、中毒窒息事故,特针对液氧、液氮、液氩低温液体储罐发⽣泄漏事故制订应急处置措施。


根据泄漏的程度不同,分别设定为⼆种情况:

(1)⼩量泄漏事故:低温液体储罐、管道、阀门或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因,造成⽓体轻微和少量泄漏,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。


(2)⼤量泄漏事故:低温液体储罐、管道、阀门或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因,造成⽓体⼤量泄漏。


1、事故特征

1.1 危险性分析

本公司设有低温液体储罐3个,⽤于储存液氧、液氮、液氩,低温液体储罐若⼤量泄漏,作业场所的空⽓中液氧、液氮、液氩浓度过⾼,使⼈体吸⼊空⽓中的氧分压下降,引起缺氧窒息。⽓体在空⽓中积累达到可以发⽣中毒和窒息的浓度,当员⼯由于⼯作需要或误⼊此场所时有可能产⽣中毒和窒息。


事故类型

低温液体发⽣泄漏时,可能导致冻伤、中毒和窒息。


1.2事故发⽣的区域、地点和装置

可能发⽣低温液体泄漏的场所:液氧、液氮、液氩低温液体储罐区。


1.3事故可能发⽣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

可能发⽣的低温液体泄漏事故受季节影响不⼤,但⾼温天⽓可能会导致泄漏的⽓体蒸发的速度更快,更易使⼈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,造成⼈员中毒、窒息或冻伤事故。


1.4事故可能发⽣的前兆

(1)管线、设备、接⼝、阀门严重腐蚀;


(2)出现⽩⾊烟雾;


2、应急组织与职责

2.1应急组织

发⽣泄漏事故后,公司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根据泄漏⽓体类别、严重程度等,⽴即启动应急响应,应急指挥部应组织抢险组、抢修组进⾏现场救援,其组织架构及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、应急⼩组名单及联系⽅式等见附件。


2.2 指挥机构及职责

(1)发⽣⼩量泄漏事故时,事故泄漏点所在的部门/罐区负责⼈为应急组织的组长,部门/罐区在岗员⼯为应急组织成员。


应急组织⼈员的具体职责

(1)发现泄漏的第⼀⼈应⽴即停⽌作业,⽴刻关闭或切断⽓体来源的各相关阀门。



(2)组长应⽴刻组织受影响岗位的作业⼈员进⾏疏散。

发⽣⼤量泄漏事故时,发现泄漏的第⼀⼈应⽴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,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⽴即启动⼆级响应,指挥机构及应急队伍见本预案第3.3节“指挥机构及职责”


3、应急处置

3.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

(1)⼯作时间内,发现泄漏的第⼀⼈应⽴即报告给部门负责⼈或应急抢险组长,⾮⼯作时间内,发现泄漏的第⼀⼈应⽴即向指挥部负责⼈报告,相关⼈员接到报警后,应⽴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,明确事故预警、应急响应级别,同时按预定⽅案展开⾏动,并及时组织⼈员进⾏抢险救援。


(2)扩⼤应急响应

启动本事故应急预案后,若泄漏事故不能有效处置,或者有扩⼤、发展趋势,或者影响到企业周边时,总指挥应及时报请罗岗区应急办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级别。政府相关部门和救援单位电话号码见附件。


(3)应急结束

当泄漏得到有效控制,伤亡⼈员全部救出或转移,设备、设施处于受控状态,环境有害因⼦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,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⼯作结束,并转⼊现场恢复、洗消等⼯作。


3.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

(一)⼩量泄漏事故

(1)发现泄漏的第⼀⼈应⽴即停⽌作业,⽴刻关闭或切断⽓体来源的各相关阀门,并报告当班负责⼈。


(2)当班负责⼈应⽴刻组织受影响岗位的作业⼈员进⾏疏散,并通知抢险抢修组组长。


(3)抢险抢修组抢险⼈员穿戴好防护⽤品赶赴泄漏点对泄漏物进⾏处置。低温液体储罐泄漏,可使⽤喷雾⽔枪驱散、稀释沉积飘浮的⽓体。必要时可设置排风扇驱散⽓体。



(二)⼤量泄漏事故

(1)应急指挥部应急⾏动:

  ①总指挥应⽴即启动Ⅱ级响应,并向消防、安监、公安、交通等部门求援;

  ②调度各应急⾏动组开展应急救援⾏动。


(2)抢险抢修组应急⾏动:

  ①抢险抢修组穿戴防毒⾯具、防冻服赶⾄现场。低温液体储罐泄漏,可先组织⼀定数量的喷雾⽔枪,驱散、稀释沉积飘浮罐区内的⽓体,靠近罐区判断泄漏位置,若泄漏⼝较⼩,流速慢,泄漏量少,可进⾏堵漏。

  ②抢修⼈员进⾏堵漏时,必须设喷雾⽔枪掩护;对贮罐顶部开⼝泄漏,要⽤喷雾⽔枪托住下沉的⽓体,往上驱散,使之在⼀定⾼度飘散。

  ③若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型泄漏,应使⽤外封式、捆绑式充⽓堵漏⼯具进⾏迅速堵漏,或⽤⾦属螺钉加粘合剂旋拧,或利⽤⽊楔、硬质橡胶塞封堵。

  ④堵漏完毕后,继续使⽤喷雾⽔枪驱散、稀释泄漏⽓体。


(3)抢救疏散组应急⾏动:

  ①由组长组织员⼯选择就近安全通道、出⼝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到疏散集合地点集合。

  ②若集合点位于泄漏点的下风⼝时,经应急总指挥同意,撤离⾄⼚外的安全地点集合。

  ③清点集合点⼈数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,确保没有⼈员被困(或滞留)在⽣产区域。


(4)安全警戒组应急⾏动:

  ①设⽴安全警戒线,禁⽌⼀切与救援⽆关的⼈员进⼊警戒区域。

  ②维持员⼯集合点的治安秩序。

  ③安排⼈员在⼯业区路⼝引导外部救援单位车辆进⼊⼚区。


(5)医疗救护组应急⾏动:负责对受伤⼈员进⾏紧急救护,必要时护送⾄医院诊治。


(6)后勤保障组应急⾏动:除应急设施外,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,切断警戒区域内的电话机线路。


(7)通讯联络组应急⾏动:

  ①根据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的决定负责向“119”、“110”、“120”等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知会情况,请求⽀援。

  ②事故状态时负责各应急救援队伍、应急指挥部之间的通讯畅通,提醒警戒区内抢险⼈员关闭⼿机。

  ③时通知公司周边单位、⼈员疏散。


4、注意事项

4.1佩戴个⼈防护器具⽅⾯:

进⼊警戒区内的队员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。没有穿戴相应防护器具的⼈员严禁参加抢险⾏动。

防护器具应佩戴正确,切不可因⼲、热感觉私⾃取下防护器具;佩戴防护器具撤离时,要匀速⾏⾛,保持呼吸均匀,严禁狂奔和取下⾯具或通过⾯具讲话。


4.2使⽤抢险救援器材⽅⾯的注意事项:

应正确使⽤抢险救援器材,不得冒险和蛮⼲,在抢险过程中使⽤过的⼯具应集中进⾏洗消处理。


4.3现场⾃救和互救注意事项

现场⼈员以及受威胁区域的⼈员,在发⽣事故后应根据灾情和现场情况,在保证⾃⾝安全的前提下,采取积极有效的⽅法和措施进⾏⾃救和互救。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应尽快组织撤离;救援措施必须符合现场实际,并具有相应的可操作性。在⾃救或互救时,必须保持统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,严禁冒险蛮⼲和惊慌失措,严禁各⾏其是和单独⾏动;同时要采取防⽌现场条件恶化和保障抢险⼈员的安全措施,特别要提⾼警惕,避免衍⽣事故的发⽣,避免⾃救和互救的不协调。


4.4现场应急处置能⼒确认和⼈员安全防护等事项

现场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⼒量、⽼员⼯进⾏应急处置,特殊作业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。


4.5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

做好现场检查、⼈员清点等⼯作;认真分析事故原因,制定防范措施,落实安全⽣产责任制,防⽌类似事故发⽣。


4.6其他需要特别警⽰的事项

要注意观察风向、地形,从上风或侧上风接近泄漏点。在若⽆法有效控制泄漏,抢险⼈员需⽴刻撤离现场等待外部专业救援机构处置


注:本文来源网络,网站对转载、分享、陈述、观点保持中立,分享内容仅用于行业内交流学习,如有错误与侵权请及时联系网站改正删除。


信息来源:空分之家

编辑:常瑛琪